找到相关内容84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慈善事业与推动社会人格和谐

    佛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哲理化宗教,既具有高尚的宗教情感,又具有高深的解脱智慧。这种人本主义的精神,主要体现在慈悲上。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,称为慈;同感其苦,怜悯众生,并拔除其苦,称为悲。这种精神,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,可以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。这种精神,对于人格的成长与完善、身心的和谐与健康、道德与智慧的提升等诸多方面,有着特殊的意义。佛教提倡用慈悲心来对治畜生道的愚痴心态,用慈悲心来对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慈善事业|推动社会|人格和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392492948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:冒难游行戒

    瓶注法水,锡杖竖贤圣之标,香炉表清净之体,漉囊救物,巾布拂尘,刀用降魔,燧资破暗,镊子拔除烦恼,绳床脱略贡高,经契一心,律规三业,如来表果,菩萨明因,如是十八种物,乃助道之缘。 而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09574396332.html
  • 四无量心的修习

    先悲愍敌人或是悲愍逆境者,《增部的义疏》和《分别论》的意见是不同的。觉音主张应由易至难的去修,依《分别论》中的顺序去行。   悲以拔除有情之苦的行相为相,不堪忍他人之苦为味,不害为现起,见为苦所迫者的...修慈中说四梵住中,慈为多恚者的清净道,悲为多害者的清净道,喜为多不乐者的清净道,舍为多贪者的净道,是故对诸有情有四种清净如理的作意。一、带来他人的利益,二、拔除他人的不利,叁、喜悦他人的幸福,四、以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4438913.html
  • 地藏菩萨本迹因缘

    担负力,也就大得惊人了吧。而且大地具有无限的生发力。它能产生五谷以活人的命,它能产生药草以治人的病。可是它也能产生荆棘、毒药,而毒蛇、猛兽,它也照样的担负着。人为万物之灵。人能知道驱逐猛兽,而拔除毒草、栽植五谷以维持人类的生存。佛教的教理是希望,我们驱逐心地上杀人放火的恶兽,拔除心地上贪、嗔、痴、爱的毒草,恢复我们本然清净、与佛平等无二的真心,发掘心地上所藏有的功德。   各位听众!照这样的...

    南亭和尚讲述

    |地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023311096.html
  • 佛语功德

    静息,贪尘如雨云;拔除嗔毒蛇,等同妙翅鸟;摧坏极无知,翳障如日光;由摧我慢山,故亦等金刚。”   此二颂描述佛语能对治烦恼之功德。   “世尊语言能静息贪欲尘垢,犹如云雨;能拔除嗔恚毒蛇,犹如大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佛|功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7535234639.html
  • 地藏菩萨本迹因缘

    产生五谷以活人的命,它能产生药草以治人的病。可是它也能产生荆棘、毒药,而毒蛇、猛兽,它也照样的担负著。人为万物之灵。人能知道驱逐猛兽,而拔除毒草、栽植五谷以维持人类的生存。佛教的教理是希望,我们驱逐心地上杀人放火的恶兽,拔除心地上贪、嗔、痴、爱的毒草,恢复我们本然清净、与佛平等无二的真心,发掘心地上所藏有的功德。  各位听众!照这样的说法,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藏。但不要弄错!譬如说,民主国家的人民,...

    南亭和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4339781.html
  • 王恩洋居士著:人生哲学与佛学

    示人以作人之正道也。  所谓人生之真相果何如乎?曰昔吾作‘人生学’,言人生之真相略有四义:一曰业果之相续,二曰群体之共存,三曰智慧之创造,四曰苦恼之拔除。  何谓业果之相续?业谓事业,人之所造,所谓...,一是由智慧之创造也。  何谓苦恼之拔除?或有问,人生一切动作云为,其目的安在?常人皆曰,在求快乐与幸福耳。吾人则谓不然。人生一切动作云为,唯在拔除苦恼而已耳,且夫所谓快乐与幸福云云者其事为何?岂不曰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0640907.html
  • 人生哲学与佛学

    苦恼之拔除。   何谓业果之相续?业谓事业,人之所造,所谓工作,亦即行为。果谓果报,人之所受,所谓享受,亦即结果也。凡人必工作勤劳,而后得暖衣饱食,亦必暖衣饱食然后得工作勤劳。不耕不耘,收获无望。不...由兴,而人群社会莫由理。是故人类之所以无有动物之一切之长而能备万物之用,一是由智慧之创造也。   何谓苦恼之拔除?或有问,人生一切动作云为,其目的安在?常人皆曰,在求快乐与幸福耳。吾人则谓不然。人生...

    王恩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5041922.html
  • 释恒清著:《佛性论》的研究(2)

    是:(1)沉没取阴,(2)寂静诸行,(3)弃  舍诸余,(4)过度二苦,(5)拔除本识,(6)济度怖畏,  (7)断六道果报。  (1)沉没取阴  “取”是执取,“阴”者构成身心世界的五蕴。因为有  ...  ,(2)菩萨界外苦。转依法身无凡夫二乘之粗苦,亦无菩萨  四种生死细苦,故说过度二苦。  (5)拔除阿梨耶  阿梨耶的含义随著佛教思想的发展而有所不同。《大乘  义章》卷三末云:“阿梨耶者,此方正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5948450.html
  • 生活与禅修

    第二步要了解如何灭苦。灭苦须先学会看清念头,在念头正要升起或发生的剎那,即须看清;否则,妄念开始行动后,则已太慢。故要灭除妄念,须在妄念正要产生的当时,即有警觉并能看清它,才有机会拔除妄念,否则累积形成...拔除不良习性。但必须留意的是,在禅修进行过程中,会呈现不同的身心反应,这是因人而异的,对这些现象都不要理它,要持续不断地觉知自己身体的动作,使内心能明白每个动作,如此觉性不断增强,智慧自然现前,心无挂碍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152869.html